金朝皇陵风水 金朝皇陵保存完整吗

2024-09-03 10:54:40
版权说明:以下内容来自网友投稿,若有侵权请联系: 处理。

由女真族建立的金国,是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这个王朝发源于今天黑龙江省一带,曾经消灭北宋,定都燕京,以正统王朝自居,后来灭于蒙元之手。和历代帝王一样,金国统治者们也非常重视对自己死后陵寝的营建。那么,金国皇陵都分布在哪里,它们和大多数帝陵的命运一样,都被盗墓贼发掘了吗?

很多人都不知道,北京除了规模宏大的明十三陵,还有一座比明皇陵早200多年的金国皇陵,这里面埋葬了金国17个帝王和他们的后妃、大臣。

根据史书记载,金国皇陵的修建有两个明显的分期。完颜阿骨打当初统一女真建立金国时,定都在上京(今黑龙江省阿城县),当时女真统治者并没有帝王山陵,他们都是按照传统风俗葬在护国林之东,仪制也很草率。

到了海陵王完颜亮时期,他迁都燕京(今北京),改称中都,吸取汉文化经验,制定了比较详备的陵寝制度。贞元三年(1152年),完颜亮经过周密勘察,命令以大房山云峰寺为山陵,后来金国帝王又陆续把立国之前追尊的十帝全部从上京迁陵到大房山,之后金国建国后的七帝(包括海陵王、卫绍王两个废帝),以及追谥的皇帝,也都埋葬在北京大房山一带,再加上历代众多后妃和亲贵大臣们的陪葬墓,形成了以大房山为中心的金国皇陵区。

金国诸帝陵寝如下:始祖函普,葬光陵;德帝乌鲁,葬熙陵;安帝跋海,葬建陵;献祖绥可,葬辉陵;昭祖石鲁,葬安陵;景祖乌古乃,葬定陵;世祖劾里钵,葬永陵;肃宗颇刺淑,葬泰陵;穆宗扬割,葬献陵;康宗乌雅束,葬乔陵。金朝九帝除宣宗葬汴京(河南开封)、哀宗葬蔡州(河南汝南县),太祖至卫绍王7位帝王均葬于大房山麓,太祖葬睿陵,太宗葬恭陵,熙宗葬思陵,世宗葬兴陵,章宗葬道陵.海陵王、卫绍王两位皇帝死后被削去帝号,故葬所无陵号。

根据北京市文物部门的实地调查,结合史书的记载,金国帝王陵寝主要分布在大房山麓的九龙山、凤凰山和连三顶东裕,以及大房山南长沟峪一带,其中九龙山为金国皇陵主陵区。房山金国皇陵区一共葬着金国始祖以下十帝、金国五个帝王和两个废帝,再加上众多陪葬的后妃和重臣,还有修建的皇家行宫,规模十分可观。

金国灭亡之后,元朝和明朝统治者像历代一样,对前朝的帝王陵寝都有祭祀和维护,因此金国皇陵一直都官方的守陵人看护。不过到了明朝天启年间时,女真人的后裔满族人在东北地区崛起,建立后金政权。从万历年间开始,女真族对明王朝造成了严重的军事威胁,明王朝在军事上失利严重。

这时有风水先生给天启皇帝出了个馊主意,说满人崛起都是因为他们的祖宗金国皇陵的风水太好了,大房山这个地方“龙脉”太盛。于是天启皇帝迁怒金陵,他不仅罢掉了金陵的祭祀,更是派出官兵在天启二年对金国皇陵进行了官方的毁灭性破坏,金国陵寝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明朝除了拆毁陵园的地面建筑,还在陵区修建了很多关帝庙,试图来镇压后金的风水。

1664年清军入关以后,也照例对历代帝王陵寝进行保护。不过因为金陵因为后金遭到了明王朝迁怒被毁,清朝于是修复了金国皇陵,并且特意提高了金陵的祭祀规格。乾隆年间,金国皇陵再度进行了扩建,乾隆皇帝还亲临祭祀,行二跪六拜礼。

金国皇陵主要是被明朝官方进行破坏,并没有遭到过盗墓贼的大规模盗掘。建国后文物部门对太祖陵进行了抢救性发掘,为研究金史提供了最直接的一手资料。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考古工作者对金陵进行挖掘时发现,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龙椁已残毁,仅保留椁盖和东壁挡板。北京地区年代最早、规模最大的帝王陵缘何被毁?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所长宋大川向记者道出了其中的原委。金陵在元至明天启之前,一直享受祭祀,而在明朝天启年间(公元1621-1628)罢免祭祀,金陵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

宋大川说,据史料记载,明熹宗登基以后,崛起于东北的满族,是女真族的后裔,所建国为后金,常犯明朝边境。明熹宗又是个昏君,他找来风水先生算卦,得出结论是金陵“王气太盛”,于是在天启二年、三年(1622至1623年)两次大规模地毁坏金陵。

天启二年,金陵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他们把太祖睿陵主陵脉的龙头砍掉一半,在咽喉部挖一个深洞,里面填满鹅卵石,以断其“王气”,还把金陵地面上的建筑全部砸毁,甚至扒开墓道,掘开地宫,连金陵以外的金代墓葬也几乎无一不毁。

金陵的形制是因山为陵,有明显的唐代风格。天启三年,明王朝为了震慑金陵的“王气”,在金陵的原址上修了许多关帝庙,遗址留存至今。睿陵的主龙脉上有一座,道陵享殿基础上也有一座。在完颜宗弼(金兀术)墓上还有一座“皋塔”(现已被毁),就是因为民间曾有“气死兀术,笑死牛皋”之说才修建的。

老北京的“燕京八景”中本来有“道陵苍茫”一景,指的就是位于房山的金陵。如今,其余七景风采依旧,而“道陵苍茫”却因明天启年间的大规模破坏,已经很少有人知道了。

据,金代海陵王在北京建立金中都后,为了达到长久目的,决定将原在黑龙江阿城的祖陵迁至北京。海陵王派司天台的官员在北京寻找风水宝地,后来终于选定房山区的金陵现址。经过七八个月的建设,1155年10月份金陵竣工。

海陵王对这块陵寝地址十分重视,在建设期间曾前来视察4次,最后一次曾驻扎半个月。对该地的风水,迷信的说法是——背靠的大山是玄武,左边的一座山包是青龙,而右侧的是白虎,前面的案山间被人工挖成一道暗渠,也就是迷信中的“朱雀”。

金陵是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少数民族皇陵,北京市文物部门对金陵的考古调查最早从1985年开始。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01年春,北京市文物部门对金陵遗址进行了考古调查;2002年春,对金陵祭祀坑遗址进行清理发掘。截至目前,除在完颜阿骨打的睿陵内发现四具棺椁外,还在该陵寝遗址区内清理出金丝冠、铜柄铁剑、石枕、磁州窑龙凤罐及金“泰和”铜钱等。

考古专家认为,对金太祖陵的抢救性发掘和清理,不仅发现了大量金代陵寝制度的实物资料,同时丰富了后人对金代帝陵陵寝结构和平面布局形制的认识。此次金陵之考古发现,对于研究金代帝王陵寝制度,女真族政治、经济、文化和历史都有十分重要的学术价值。

金朝陵墓以九龙山为中心,主要遗存有清入关后重修的三合土宝顶一座及宝顶对面的享殿遗址、碑亭遗址、神道遗址。那么关于金朝陵墓的风水选址有哪些重要的意义呢?

金朝陵墓简介

金朝皇陵,又称金陵,位于北京城西南房山区车厂村至龙门口一带,范围达数十公里。始建于金海陵王时期(1149~1160),以后三代皇朝加以扩修。以九龙山为中心,主要遗存有清入关后重修的三合土宝顶一座及宝顶对面的享殿遗址、碑亭遗址、神道遗址。陵区到处可见散落的琉璃瓦件及残碑断碣等。此地有睿陵(葬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兴陵(葬金世宗完颜雍)、景陵(葬金睿宗完颜宗辅)。金陵对研究金代历史发展及其变迁具有重要作用。

金朝陵墓风水王气所关的九龙山

金陵陵园位于北京西南47公里的大房山系九龙山下。隶属于周口店车厂村,挨近陵区有一小村落,称为龙门口,也属于车厂村管辖。进了车厂村,等于进入了大房山。大房山明秀挺拔、林木葱郁,古称幽燕奥堂。它的主峰猫耳山、云峰山、连泉顶的海拔都在1300米以上。

云峰山又称九龙山,当地百姓则称之为"皇陵尖"。在诸山这中位于东北侧,峰险林密,流泉幽咽,怪石嶙峋,每当天气阴晦时,云雾锁住峰顶,黑灰色的云团奔腾翻涌,似有数条怪龙搅闹。沿主峰而下,延伸九条鲤鱼背似的山脊,奔向山间平地。两旁高山如屏,屏下两股清澈的流泉终年不断,正中一道石门,只有一口可以出入,峰顶正前方遥相对应的是一排千刃绝壁。当地面姓叫这里为龙门口、豹子窝(原在侧峰上有两个石洞在民国年间藏有豹子,故称)。按照历代相传的风水学说,称为"案山",九龙山对面的石壁山,是金陵的"影壁山",又称"朝山"、"彼岸山",石壁山中央有凹陷,堪舆学将其附会成皇帝批阅公文休息时搁笔之处,故又称"案山"。金陵的主陵-太祖陵,就坐落在九龙山主脉与"影壁山"凹陷处的罗盘子午线上。占地面积约65000平方米。

金朝兴亡纪录片完整版

云峰山因其九条山脊而叫作九龙山。

金陵陵园以云峰山为主峰,向两翼展开。当年,金海陵王完颜亮迁陵时借大房山左右两条山脉葬下诸先帝王陵墓。正中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和金太宗完颜吴乞买的陵墓,称为睿陵、恭陵,两侧依山而葬的是完颜家族的子子孙孙,其布局如同临阵对敌,"雁翅排开",又像依山布列成一个"金"字,顶端就是睿陵。

睿陵前面有石桥、神道,祭祀大殿基址。石桥则位于神道南端,西侧与排水暗沟相接,这是金陵的排水通道,主要起防洪作用。穿过石桥后,两处鹊台遗址在石桥与神道间。再向前是陵区御路,御路有青石栏杆和台阶,上面刻着忍冬纹。

在各个皇陵中,金陵的"风水"可以在台地上一览无遗。九龙山北接连泉顶,根据堪舆学理论,有明显的"行龙"痕迹。追山脉逆推,可见明显的"少宗"、"少祖"、"太宗"、"太祖"等龙脉。九龙山低于连泉顶,符合堪舆学所谓"玄武垂首"之说。九龙山之东为绵延迤俪的山岗,是明显的皇陵"护砂",符合堪舆学所谓"青龙人海"的"左辅"之说。九龙山之西为几个突起的山包,亦是明显的皇陵"护砂",符合堪舆学所谓"虎踞山林"的"右弼"之说。九龙山西北侧山谷中有泉水涌出,向东南流淌,终年不断,是明显的皇陵"水砂",符合堪舆学所谓"朱雀起舞"之说。所谓"三山环抱,二水分流"在这里最为明显不过。

据《大金国志校证》《女真传·附录一》"陵庙制度"记载:

"国初,祖宗止葬于护国林之东,逮海陵徙燕,始令司天台卜地于燕山之四周,岁余,方得良乡县西五十里大洪(红)谷曰龙城(街)寺,峰峦秀出,林木隐映,真筑陵之处,遂迁祖宗于此,唯熙宗葬于山阴,盖以刑余不入陵。"

又据《金虏图经》附录二《山陵记》记载:

"虏人都上京,本无山陵,止迨于护国林之东,仪制疏草创。迨亮徙燕,始有置陵寝意,遂令司天台卜地于燕山之四周。岁余,方得良乡县西五十余里大洪山曰大洪谷曰龙城寺,冈峦秀拔,林木森密。至筑陵之处,亮寻毁其寺,遂迁祖宗、父、叔改葬于寺基之上,又将正殿元位佛像处凿穴,以奉安太祖(曰文)、太宗晟、父德宗宗干,其余各处随昭穆序焉。唯熙宗被杀,葬于山阴,谓其刑余之人不入。"

由此可以看出,在上京会宁,女真族由于建国时间短,还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陵寝制度,只在护国林东安葬祖宗。海陵王完颜亮迁都燕京后,命司天台找了一年风水宝地,才找到大红谷龙衔寺这块宝地。

完颜亮确有其与众不同之处。他毁掉寺院,在寺基之上建陵,安葬了祖父、父亲、叔父。从此事可以看出他藐视一切陈规陋习我行我素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