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名画女孩名字 欧洲名画100幅欣赏

2024-08-22 09:18:23
版权说明:以下内容来自网友投稿,若有侵权请联系:xiaogutou777@qq.com 处理。

《陶》,一幅由谢楚余创作的油画,一经问世,便以一种中西合璧的美打动世人。但是,它也成为油画史上被翻版盗印最多的一幅油画,盗版数不少于一百万次。

谢楚余告诉记者,《陶》完成后,先后参加了新加坡、香港及内地的有关画展,在海内外引起了不小的轰动。

1998年11月底,谢老师收到许多朋友打来的电话,恭喜他的作品被某口服液收购并充当其形象小姐。谢楚余一头雾水,他与某口服液一点瓜葛也没有。怎么回事?

12月初,谢楚余向他的朋友、广州画院的画家李醒滔诉说了自己的莫名境遇。恰好,李醒滔担任即将开幕的“第二届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的艺术总监,他建议谢楚余在这次博览会上展出原作,以正视听。

这样,《陶》出现在“第二届广州国际艺术博览会”上,同时很快成为会场上的聚焦点。展会期间,这幅画前围着不少观众,在欣赏和体会艺术的同时,也有一些观众感到疑惑。

一位姑娘在画前观赏良久,上前问谢楚余是不是参考了某口服液的女孩形象,因为她在某口服液的广告里也见到这样一个抱陶少女。

谢楚余听罢,指着画对围上来的观众气愤地说:“我把它搬来,就是想告诉大家,我才是《陶》的作者。”当时,某口服液的两位代表也在场,谢楚余转身对他们说:“请你们给大家解释吧!”

迫不得已,谢楚余决定状告侵权者,讨回公道。官司很漫长,足足打了六年多时间,最后以八万元的赔偿告终。谢楚余没有再上诉。作为一名艺术家,他已耗不起这场艺术战争。

这幅原作已被香港一位房地产商收藏了。他几次想回购,收藏者都不愿意。这一直是谢楚余的遗憾。

扩展资料

作者简介

人物生平

谢楚余1962年生于广东汕头市。

1988年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油画系。

1992年完成研究生专业课程并任油画系讲师。

1993年应美国加州设计学院邀请赴美作学术交流和考察。

1991年参加"依维尔古典油画技法材料研究班"和"西方当代艺术新材料研习班"学习。

1998年考入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同等学历研究生班。

现为广州美院油画系副教授,广东美术创作院画家。

主要成就

戴纱巾拿花的女孩名画

1989年起,在广州,台湾和新加坡举办五次个人画展。

1993年及2001年分别赴美国、法国进行学术交流及专业考察,至今已游历了近三十个国家。

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形成了精致而严谨、典雅而洗练的绘画风格。代表作有《少女》、《陶》、《木板上的拳套》等。

多次参加"油画艺术展"、"第八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油画精英邀请展"等大型画展。被《美术》、《油画》、《收藏天地》、《艺术家》、《画廊》、《现代画报》等杂志多次并有专题报道。

谢楚余的许多作品,画风流畅和谐,饱满充实,人体形象接近完美无瑕。他的另外一些作品,则让人们感受到画家那种唯美情怀和对生命的追问。《南国少女》、《少女》(参加过油画艺术展,美协收藏)、《青山》、《香销轻梦》、《岁月无痕》、《旅人》、静物作品《木板上的拳套》(参加过第8届全国美展优秀作品展)等,无不耐人寻味。

《谢楚余油画艺术》被列入“当代实力派油画精品丛书”,其精美的设计、印刷得到普遍赞誉。难以见到油画原作的读者,可从中一睹谢楚余油画艺术代表作品的本来面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陶

世界名画有:

1、桌球:

《桌球》是法国画家路易斯·利奥波德·布瓦伊1807年创作的油画作品,现收藏于圣彼得堡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在这幅画中,布瓦伊以极熟练的笔法与色彩,描绘了市民阶层的生活与风貌。在一个桌球俱乐部里,数十人集中在一起,打球,聊天,玩耍。

2、蒙娜丽莎:

《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画家列奥纳多·达·芬奇创作的油画,现收藏于法国卢浮宫博物馆。该画作主要表现了女性的典雅和恬静的典型形象,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

3、不相称的婚姻:

《不相称的婚姻》是俄国普基廖夫1862年创作的一幅布面油画,现收藏于特列恰科夫美术博物馆。画面以近景特写人物构图,集中表现一位风烛残年的将军娶一位少女为妻的情节,而这一罪恶的行为恰恰是在庄严的教堂中举行的。

4、大宫女:

《大宫女》是法国画家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于1814年创作的一幅油画,现收藏于巴黎卢浮宫。该画作尊崇严谨的古典风格,以头包土耳其头巾、手拿孔雀羽扇的奥斯曼帝国的宫女为主题,整幅画面散发着美轮美奂的异国情调。

5、盲女:

《盲女》是英国画家约翰·埃·密莱于1856年创作的油画作品,现收藏于英国伯明翰市博物馆与美术陈列馆。画上描绘的是两个相依为命的小女孩。

油画《泉》,画面上一个女人抱着瓶子,瓶子有水流出,作者安格尔。

安格尔在这幅画上展示了可以得到人类普遍赞美的美的恬静、抒情和纯洁性。有一位评论家参观了《泉》后说:“这位少女是画家衰年艺术的产儿,她的美姿已超出了所有女性,她集中了她们各自的美于一身,形象更富生气也更理想化了。”《泉》大概在意大利佛罗伦萨时就开始酝酿了,那是在1820年的事,为什么事隔36年后才最终完成此稿呢?这还得从他的学生保罗·巴尔泽和亚历山大·德戈弗两人说起。最初在安格尔心中构思的“泉”,是仿效意大利大师们在画维纳斯时的愿望,他早在1807年就画过一些草图,后来不满足前人已画过的“维纳斯”样式,企图使形象更单纯化。有人认为这幅画最初是由上述两个学生协助完成的。安格尔经常在同一主题或构思中进行复制,有时花上几年甚至几十年工夫。

1857年,《泉》被迪麦泰尔伯爵收购,成为私人藏画品。后根据这位伯爵的遗嘱,他的家属于1878年将此画赠给国家,终于成为巴黎卢浮宫内又一镇馆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