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四川凉山女孩叫什么名字 凉山黑鹰女孩是谁

2024-08-24 09:44:38
版权说明:以下内容来自网友投稿,若有侵权请联系:xiaogutou777@qq.com 处理。

乐心:欢乐之心;心里快乐。适用于男孩和女孩取名字。出自《礼记•乐记》:“是故其哀心感者,其声噍以杀;其乐心感者,其声啴以缓。”

温馨提示:取名时不宜用读起来“绕口”的字;取名有时可以得用叠音的方法。例如:丁丁、方芳、辛欣等。如果不是叠音的姓名,名和姓的发音方法就要拉开一定的距离,否则,读起来不顺口,达不到的效果。有些名字读起来费劲、吃力,弄不好就会读错、听错,原因在于取名用字拗口。

彝族女生名字推荐:沙马沙依

(楼上的是抄袭,早就有了,是彝族传说中的美女)

想要一个彝族女孩名字阿依莫,,

彝族女生去什么名字好听推荐:沙马沙依

我是一个彝族女孩,想有一个好听的彝族名字梢A斯奈

请各位大虾帮我想一个凉山彝族好听的女孩名字阿依朵,阿秋夏,阿诗诺,阿邱玛。纯属原创,真的!望采纳

谁能帮我取一个彝族女生的名字呢?姓氏和名字都有,曲比阿美,呵呵呵,姓曲比在我们彝族就是最红的,基本上彝族人都是曲比家的家支是最那个的,朋友也多,呵呵呵弗多考虑哈。

四川凉山女孩漂亮

彝族都有哪些姓氏?彝族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有六种方言。彝族有自已的文字,是最早的音节文字,一个字形代表一定意义,文字总数达一万多个,其中比较通用的有一千多个,大约形成于13世纪。

彝族不分男女老幼都有两个名字,即本名和小名,每个名字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组成。一个完整的彝族姓名须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姓氏、本名和小名,具体排列顺序为:姓氏+小名+本名,如阿措阿合友色,阿措是姓氏,阿合是小名即爱称,友色才是本名。但是,在日常称呼中,为方便起见,大多只取其一或二,很少三者同时称呼。彝族名字男女有别,通常仅从字面就可推知其性别。男名常以日、子、木、尔、拉、色为词尾,如子日、约日、尔也、尔呷、赤尔、日木、色子、拉子、日色、友拉等,这些名字专为男子所有,极少有女孩取这些名字的;女名大多以外、红、杂、果、阿木等为词尾,如:尔外、沙红、子杂、日果、友阿木等,这些名字专为女孩所有,除极个别特殊情况以外,极少有男子取这些名字。但以上所说的这些仅限于本名,小名则另外。彝族男女小名都没有多大的区别,大多数小名男女都可采用,如扭牛、阿各、阿呷、乌各、乌只等,既可做男名,也可做女名。

彝族人的名字一般都有几个字?阿诺亚鑫一诺

凉山彝族自治州,是最大的彝族聚居区,位于四川省西南部川滇交界处,幅员面积6万余平方公里,

总人口473.04万人,境内有汉、彝、藏、蒙古、纳西等10多个世居民族,全州辖1市16县。

这里冬天不冷,夏天不热,平均气温l7℃,堪称四季如春。

1952年,凉山建州时不叫彝族自治州,叫西康省凉山彝族自治区。

因为当时的凉山地区属西昌专区,而西昌专区属西康省,所以从专区划出的凉山地区,行政上仍属于西康省管辖。

1955年10月1日西康省并入四川省后才改属四川省。

凉山这个名称怎么来的呢?

清代的时候,人们觉得凉山气温低,是个很寒冷的地方。清代道光年间编撰的《宁远府志》里说,凉山以“群峰嵯峨,四时多寒”得名。

解放前云南一带称凉山地区为“巴布凉山”,“布”字与古“濮”字有关,凉山古时有“濮人”,彝族称之为“濮苏乌吾”,即后来称之“僰人”的少数民族居住。而彝族自称凉山地区为“斯普古火”,汉语意为森林茂密的高寒地区。

凉山远古时是一片森林,因此说凉山很多地名都与林木有关,如金阳县有个地方叫灯厂,却与灯无关,也不是厂子。它的原名是墩场,墩是木墩,四川方言叫直径盈尺的方形原木为墩子,即木墩。

墩场是墩子(原木)的集散地,各地砍伐的原木多运到这里来集中,然后顺金沙江,漂流至长江下游,再转运各地使用,墩场之名缘此。

昭觉的四开,是彝语地名,是彝族以杉木劈成木瓦板的地方而得名。这些都说明古时凉山遍山都是森林,以此得名“斯普古火”。在准备建凉山彝族自治区时,当时西昌第一任地委书记梁文英曾广泛征求各方特别是凉山彝族的意见,是用凉山?还是“斯普古火”?最后根据多数人意见,还是用的“凉山”这个词,这就是凉山得名由来。

至于“彝”字也有来历,彝族自称“诺苏”,解放前汉族称为“夷族”,或其他带有歧视性的称呼。“夷”字从字形字义上,是“一”、“人”、“弓”三字组成,反映彝族人民古时在森林中以狩猎为生,但夷字却带贬鄙之意,是古时汉族对少数民族的贬称,如东夷、南夷、西南夷等。

清时称外国人也称作外夷,西夷,要是向西方学习了,就是师夷之长。

1950年,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彝族代表团的时候,是否可以把夷族的“夷”字改为“彝”字,“彝”字有丝有米,即有吃有穿,是富裕的生活。对此,代表团的成员都举双手赞同。

于是,中共西昌地委于1950年11月1日正式下达文件,把夷族的“夷”字改为“彝”字。通知中并说,把“倮倮沟”(昭觉县境内)改为“解放沟”;把“平夷堡”改为“平等堡”;“锁夷桥”改为“解放桥”;“蛮子岗”改为“解放岗”(都在越西县境内)。自此,夷族就正式改称为彝族,这是党的民族友爱、民族平等政策的有力体现。

1955年4月根据《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第53条规定:“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设立自治机关”。这里,自治区是指省一级,自治州是指专区一级,因此把凉山彝族自治区改称为凉山彝族自治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