夬卦其实是上上卦,一个卦里有凶吉,看你的卦辞的。
我们可以看下以下内容:
这个卦是异卦(下乾上兑)相叠。乾为天为健;兑为泽为悦。泽气上升,决注成雨,雨施大地,滋润万物。五阳去一阴,去之不难,决(去之意)即可,故名为夬(guài),夬即决。
事业:处在兴盛阶段,但已孕育着普遍的危险。务必施恩泽给他人,勿居功自傲,主动团结他人,不干冒险的事。时时提高警惕,防止小人的破坏。但不可莽撞,应持和缓的手段去决断小人,避免过犹不及。
经商:市场正在走向衰落的状态,不宜大量活动,随时注意转向。开拓新领域时,加强同他人的合作。但务必充分注意别有用心的奸诈小人趁机捣乱和破坏。
求名:虚心求教,充实自身实力。但应量力而行,不可盲目自大。更不可同小人合流,徒虚名而败坏事业。
外出:不宜过于频繁,以逸待劳最佳。外出旅行吉利。
婚恋:防止上人的当,也应注意对方的目的。
决策:性格矛盾,往往表面刚强而内心虚弱,在关键的时刻,败坏事业。虚心听取他人劝告,切勿鲁莽,多谋深思,用柔和的态度待人处世
。
王樱榕姓名八字吉凶评分测算
名字王樱榕评分:(评分仅供参考,各项指标的详细说明请看后面的分析)
文化印象73分。(主要参考成语、诗词、名言、名人用字等因素)
生肖98分。(主要参考名字是否符合生肖姓名学的起名要求)
五格数理92分。(主要参考了名字用字的姓名学笔画组合的搭配关系)
用字的意义:
樱:樱花落叶乔木。春季开白花或淡红色花,供观赏。木材致密坚硬,可做器具;樱桃落叶乔木。春季开白色或淡红色小花。果实也叫"樱桃",熟时红色,可生吃,做蜜饯或做罐筒等。果核可供药用。木材坚硬可制器具。(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22,150次)
《说文解字》释云:果也。从木婴声。
榕:常绿乔木,枝有气根。产在热带、亚热带。果实黄或淡红色,可吃。木材可制器具。树皮和气根可供药用。(此字在人名库中共出现约:46,440次)
文字的演变,大体经历了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几个阶段。这是符合文字的发展由繁到简,由不规范到规范的规律的。
甲骨文、大篆、小篆可以合称篆书。那么,篆、隶、楷、行、草书便构成了书法的五种字体。汉字发展到了今天,楷书和行书还在应用着,而篆书、隶书、草书,特别是篆书已不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只作为一种书法艺术存在了。
1、贾湖刻符
八千多年前的河南舞阳贾湖遗址(距今9000—7800年),出土了一批刻符,号称贾湖刻符。有的学者认为只是刻符,有的认为是文字。香港中文大学饶宗颐曾对贾湖契刻进行了深入探讨考证,提出“贾湖刻符对汉字来源的关健性问题提供了崭新的资料”。
贾湖21个刻符里,已认识的11个字,分别属于反映易学里离、坤两卦之象的卦象汉字。
2、半坡陶符
距今6000年前的属于仰韶文化的半坡遗址的陶钵口沿上刻的二三十种刻划符号,即半坡陶符,于省吾认为“是文字起源阶段所产生的一些简单文字”。其中一些是数字。
3、骨刻文
骨刻文是指在兽骨上刻画的符号——象形文字或图形文字,在山东集中发现(赤峰、关中等地也有发现),是我国最早的以记事为主的可识文字。2005年,著名考古学家、山东大学美术考古研究所所长刘凤君教授发现并命名,始称“东夷文字”,后称“骨刻文”。
它形成约在公元前2600~前1300年之间,是龙山文化时期流行的文字。自2010年底开始,著名东夷文化学者、山东省旅游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丁再献研究员将骨刻文成功系统破译,从文字的起源和构造等方面较全面的论述了与甲骨文及现代汉字的传承关系。
4、夏代水书
河南省洛阳市偃师二里头夏墟出土的陶器有24个水书文字。一种比较折衷的意见认为文字“形成比较完整的文字体系”则在距今4000年前的夏朝中、后期。当然,这不是公认看法,因为夏代出土的文字还少。
5、甲骨文
1959年,在山东大汶口出土了一些陶器,上边刻有一些符号,可以看成是早期(约公元前4300年)的雏形文字。但如今看到的,已经初具规模、比较完备的文字是殷商时期的甲骨文。
清朝末年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发现了许多龟甲和兽骨,上面刻有文字,引起了学术界的极大兴趣,并把这种文字叫作甲骨文。
6、金文
随着社会的发展,字体也不断地在演变。从殷商到秦统一之前的金文,就是在甲骨文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金文是铜器铭文的通称,古代的铜器多为钟鼎,所以也叫钟鼎文。金文笔画也比甲骨文丰富多了,大小匀称,也有了行款,并有了一定的装饰性。
7、大小篆
春秋战国时,诸侯争战,你争我夺,也造成了语言异声,文字异形,直到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才将文字统一为小篆。
8、隶书
隶书也叫“隶字”、“古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就小篆加以简化,又把小篆匀圆的线条变成平直方正的笔画,便于书写。是在监狱里创造出来的字体。分“秦隶”,隶书的出现,是古代文字与书法的一大变革。
隶书是汉字中常见的一种庄重的字体,书写效果略微宽扁,横画长而直画短,讲究“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它起源于秦朝,在东汉时期达到顶峰,书法界有“汉隶唐楷”之称。也有说法称隶书起源于战国时期。
9、楷书
隶书进一步演化而成为楷书,也就是我们今天所用的字体,它比隶书更丰富而完备。三国时期的钟繇是在楷书加工整理上有巨大贡献的人。到了唐朝,文化高度发展,书法也发展到了顶峰,出现了一大批擅长写楷书的名家.像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等。
10、草书
“草”是初步、草率的意思。无论哪种字体写得潦草,都算草书。作为一种专门的字体,是汉代才有的。到汉末,草书才大为风行,先为章草,又为今草,最后发展为狂草,还有小草。草书种类繁多,初学者不宜学。
11、行书
行书是介乎楷、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产生于东汉之末。真正繁荣时期是东晋,被称为书圣的王羲之的代表作《兰亭序》就是行书。由于行书比较实用,书写比楷书更为便利,又不像草书那样难认,所以直到今天仍是最常用的字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