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准的老黄历每日宜忌
现在人结婚常常会要看黄历,看看自己选中的那一天是不是黄道吉日,适不适合结婚,还有很多的新人回去算命,算日子结婚,那么这些是不是都是有科学依据呢?还是就是随便编写的的呢?
若是从家里老黄历上随便翻一翻,观察一下“宜”、“忌”的内容,都与人们的生活有着紧密的,比如出行、嫁娶、搬家、安葬等等。那么这些内容,真的靠谱吗?还是说就是日历生产厂商随手瞎编的呢?
黄历,又称老黄历、皇历,是在农历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带有每日吉凶宜忌的一种万年历。黄历相传是由轩辕黄帝创制,故称为黄历。《辞海》里说,黄历是指黄帝时期实行的历法。黄历主要内容为二十四节气,每天的宜忌、干支、值神、星宿、月相、吉神凶煞等。这里面不但包括了天文气象、时令季节而且还了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守的一些禁忌,其内容指导劳动农民耕种时机,故又称农民历。
一、老黄历每日宜忌可信吗?
1、有可信之处
这些内容本身都是与农业生活息息相关的。而在农业生产过程中,人根据农业生产规律,总结出了每年二十四个节气,在这些节气前后就有一些顺应于或有悖于自然发展的事情,比如“惊蛰”前后就不适宜“安葬”,因为这个季节昆虫开始繁殖和活动,埋人进去没几天就被当饭给虫子吃了,“谷雨”前后不适合“作灶”,因为过去灶都是用土砌的,得晒着才能干,一着潮气灶干不了。所以很多禁忌都跟是顺应季节规律的。
2、不可相信
但是发展到今天的时候,为什么我们说老黄历的可信度反而没有那么高了呢?这是因为随着科技的发展,我们面临许多新事物,科学观念也更先进,就拿之前说的“安葬”和“作灶”来看,我们现在都是火化,不存在被小虫子吃掉的问题,现在也不是土灶,有更先进的用具。
所以很多适宜当时环境的黄历信息,到今天已经不那么适合了,而且我们现在也懂得更多的科学知识,不像从前人对自然科学的了解有限,像什么“正月不能娶腊月不能订”等从前要遵循的习俗,在现在其实都不用忌讳,因为冬天结婚,实际上没有什么不好的影响。
准确来说,黄历的宜忌到今天,也不是不可以相信,而是不需要那么相信,可以作为参考,但是不用太在意,否则黄历上说今天不宜出门,我们就真的不出门上学上班了吗?这肯定是不切实际的。
一些无良商家日历里的“宜”、“忌”大多是把前一年的打散了再给编回去,这是没水平的编,还是有一些相对正规的日历里的编得是有根据的,有水平的。那么根据是什么呢?主要就是根据明清以后的一些数术类书籍。《玉匣记》、《三元总录》、《永吉通书》这三本是最重要,当然还有别的,比如《千镇》和《象吉通书》之类。
所以如果是结婚选择良辰吉日可以借鉴黄历的内容,也可以不借鉴,因为很多时候这个说法并没有实际的依据,尤其是婚嫁的方面,打个比方,外国人没有黄历难道就不结婚了吗?不好的日子结婚就一定会离婚吗?不见得吧。只是现在有很多的父母那一辈的人接受的传统的思维,老一辈的人对黄历的依赖还是比较严重的,可能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不注重这个了。你们认为呢?还有多少人比较注重老黄历呢,欢迎大家留言哦。
以上就是与最准的老黄历每日宜忌相关内容,是关于黄历的分享。看完老黄历怎么看宜和忌后,希望这对大家有所帮助!
黄历里,在每个日子的下面标有:建、除、满、平、定、执、破、危、成、收、开、闭(俗称12值位)字样,就是说明该日吉凶的。
建日:指事情未成之初始。宜于建基立业,破土、开斧、开光、安座,此外一切__均不宜。
除日:指清除的含意。宜于吐故、清洁、沐浴、求医、安葬等。
满日:指圆满的含意。宜于办一切喜庆之事,忌办诸凶事不吉事。
平日:指平顺之意。喜、凶事均可办。
定日:指凡事皆有定。宜采纳、商贾、拜访、考试等,此外诸凶事不宜。
执日:指凡事固执无变通。一切喜、凶事均宜忌。
破日:指破裂,冲破的含义。忌办一切喜凶事,刑破日就是指此日而说。
危日:凡事应小心之意。可办事但要小心,大事小用。
成日:指凡事成就。喜凶诸事均可办理。
收日:指收回、收敛的含义。只宜收敛、索取、埋葬。此外诸凶事不宜。
开日:指开通顺利,百事可行。
闭日:指不通闭塞。可以收敛、埋葬,余事不宜。
宜:今日适合做的事情。
忌:今日不宜做的事情。
黄历,又称老黄历、皇历,是在农历基础上产生出来的,带有每日吉凶宜忌的一种万年历。黄历相传是由轩辕黄帝创制,故称为黄历。黄历主要内容为二十四节气,每天的宜忌、干支、值神、星宿、月相、吉神凶煞等。
扩展资料历法对比
1、公历
公历是现在国际通用的历法,又称格列历,在又叫国历,或新历。它与地球环绕太阳运动有关,是一种阳历。公历以1月1日为一年之始。
示例:2013年1月4日,星期五。(后面两个示例都以这天为准,台湾地区还用民国纪年,即民国102年)
2、农历
农历按标准应称夏历,又叫汉历,是根据月相的周期变化,并结合地球环绕太阳运动之规律(即一年四季的变化)来制定的历法。这是一种阴阳历。农历以正月初一日为一年之始。
示例:壬辰年十一月廿三日。(有的万年历为避免与干支历混淆,便注明为"农历年"。)
关于纪年法,这里必需说明的是:农历可以追溯到清朝的时宪历,当时是采用帝王年号纪年法。到了清朝末年,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等就采用了黄帝纪年。直到辛亥革命成功后,有代表提出黄帝纪年不利于与国际通行的历法相衔接,遂决定改用西历(阳历)。黄帝纪元的使用至此为止。固夏历只剩下干支纪年这一选项,并沿用至今。
一直以来,均有不少专家学者提出要求恢复黄帝纪年的建议。好处是一可以避免和干支历混淆,二是更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三是可以像公元纪年一样连续递进式地纪年。
3、干支历
干支历又叫节气历、甲子历,是以60组各不相同的天干地支标记年、月、日、时的一种历法,基本完善于北宋时期。它用二十四节气来划分出十二个月份,每个月含有两个节气,没有闰月,年长即回归年,是一种阳历。干支历以立春为岁首。
示例:壬辰年壬子月庚午日。(部分历书没有干支纪月、干支纪时的,用五虎遁年起月诀、五鼠遁日起时诀推排出)
干支历一直是黄历中最重要的部分,因为择吉之术只与年月日的干支相关。后世的选择家为增加其术的"精密度",并营造出上应天行的形象,乃强调铺注规则中的月份,是从该月节气的起始瞬间至下月节气之前。南宋掌禹锡即称:"凡择日,皆取月节气应为正,气应时刻随历日用之"。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黄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