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通又作神通力、神力、通力等。即依修禅定而得的无碍自在、超人间的、不可思议的作用。神通有神足、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等五种,加漏尽通,共为六神通。一、神足通,又称神境智证通、神境通、身如意通、身通等。据《大智度论》卷五、卷二十八所载,神足通有三种,一为随心所欲,可飞行至任何地方;一为随意改变相状的转变(变化),另一为随意转变外界对境(六境)之圣如意(随意自在)。其中,后者唯佛所独具者。二、天眼通,又称天眼智证通。即看透世间所有远近、苦乐、粗细等之作用。三、天耳通,又称天耳智证通。即悉闻世间一切音声之作用。四、他心通,又称他心智证通、知他心通。即悉知他人心中所想各种善恶等事之作用力(他心彻鉴力)。五、宿命通,又称宿住随念智证通。即悉知自他过去世等各种生存状态之作用。六、漏尽通,又称漏尽智证通。即断尽烦恼,永不再生于迷界之悟力。其中,以佛、阿罗汉所具有之三通(宿命通、天眼通、漏尽通)最为殊胜,故称为三明。天眼是彻见未来世众生的死生之时与各种情况之通力,称为死生智证明。据《俱舍论》卷二十七,六神通皆以慧为本质(自性),其中五神通系依修四禅而得,不唯圣者独有,凡夫亦可得;但漏尽通唯圣者可得。《大智度论卷》二十八谓,菩萨有五通,佛有六通。《成实论》卷十六指出,佛教以外的外道亦可得五通。得五通之仙人,即称为五通仙人。此外,如鬼、畜或诸天等之通力,又分为与生俱有(生得)与修禅定而得(修得)二种。《大乘义章》卷二十本载,得神通的
神通充满于我们的周遭,而佛教所说的神通究竟有几种!一般所谓的神通指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神足通、宿命通、漏尽通等六种。
1天眼通:
我们的肉眼只能看见粗大东西,微细的东西如果不假借显微镜或者放大镜的帮助,就无法看清楚。有天眼通的人,无论细如微尘的东西,都能一目了然。肉眼只能看清近处的东西,距离一遥远,视线就模糊,无法辨别物体。而天眼通的人,无论多远的东西,仿佛近在眼前那么清晰明白。平时我们的眼睛只能看到一定范围之内的景物,而天眼通可以超越任何的窒碍、阻隔,能透视墙壁、山岭,了解墙那一边、山那一头的情况。肉眼光线充足时固然能辨明事物,阴暗漆黑就无法发挥视觉效用。而天眼通无论多么黑暗的环境,如同白昼一般,毫无障碍。具有天眼通的人不仅能看见吾人生存的世界,并且能看见其他世界的活动情形,天眼通是视觉上的自在无碍力。
2天耳通:
我们的肉耳只能听见近处的声音,远处的声音需要借著扩音器、麦克风等科学仪器的辅助,才能听得清楚。有天耳通的人无论路途多么遥远,仿佛在耳边交谈一样。目犍连尊者是佛弟子中神通第一的大阿罗汉,有一次他为了测度佛说法的音声,而在娑婆世界说法的佛陀法音仍然句句清晰地响于耳畔。
在语言方面,我们虽然懂得中文,但是并不一定懂得英文、日文等其他外国语言。有人语言天份很高,精通数国语言,但是毕竟有限度,天耳通的人任何国家的语言都障碍不了他,甚至飞禽走兽的鸣叫声,也能懂得其中的意思。
3他心通:
他心通是对于别人起心动念都能了若指掌。我们常听到某人埋怨某人说:“你不了解我。”了解自己已经不是容易的事了,更何况去了解另一个人。具有他心通人,对方有什么善恶的念头、正邪的想法,好像放置一面透视镜一样,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4神足通:
具有神足通的人,能够将一个变成无数,同时也能将无数变成一个,这就是变化自在。具有神足通的人,远处就是近处,近处就是远处,来去自如。入水、入火、入地易如折枝,要隐即隐,要显即显,山河石壁也阻挡不了,超越了空间的限制,这就是通行自在。神足通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甚至可以用手把日月托住,对于外境能够纵心所欲,无所障碍,这就是随意自在,为身如意通。
5宿命通:
我们有时对于昨天才发生的事,今日就忘得一干二净;博闻强记的人,或许记得数月前,乃至数年前的事,而宿命通不仅记得今生今世的事情,累劫累世的尘封往事,彷如昨日般明白;不仅知道自己的过往,众生过去的宿命是什么来路?某人去世了,将受何种业报?出生于何趣?也能够知晓。
6漏尽通:
漏是烦恼的意思,漏尽通是断除烦恼,了生脱死,不再受生于迷界的神通,为究竟的神通。前面五种神通不一定修行者才具备,鬼、魔、仙等也能修得,但是不能免于烦恼的煎熬、轮回的痛苦,不是究竟的神通。只有第六种的漏尽通才能超拔于生死,为究竟的神通,而这种神通唯有圣者的阿罗汉和佛才能证得,凡夫和魔鬼是无法取证的。
大致如下:
一)天眼通:我们的肉眼只能看见粗大东西,微细的东西如果不假借显微镜或者放大镜的帮助,就无法看清楚。有天眼通的人,无论细如微尘的东西,都能一目了然。肉眼只能看清近处的东西,距离一遥远,视线就模糊,无法辨别物体。而天眼通的人,无论多远的东西,彷佛近在眼前那么清晰明白。平时我们的眼睛只能看到一定范围之内的景物,而天眼通可以超越任何的窒碍、阻隔,能透视墙壁、山岭,了解墙那一边、山那一头的情况。肉眼光线充足时固然能辨明事物,阴暗漆黑就无法发挥视觉效用。而天眼通无论多么黑暗的环境,如同白昼一般,毫无障碍。具有天眼通的人不仅能看见吾人生存的世界,并且能看见其它世界的活动情形,天眼通是视觉上的自在无碍力。
(二)天耳通:我们的肉耳只能听见近处的声音,远处的声音需要借着扩音器、麦克风等科学仪器的辅助,才能听得清楚。有天耳通的人无论路途多么遥远,彷佛在耳边交谈一样。目犍连尊者是佛弟子中神通第一的大阿罗汉,有一次他为了测度佛说法的音声,而在娑婆世界说法的佛陀法音仍然句句清晰地响于耳畔。
在语言方面,我们虽然懂得中文,但是并不一定懂得英文、日文等其它外国语言。有人语言天份很高,精通数国语言,但是毕竟有限度,天耳通的人任何国家的语言都障碍不了他,甚至飞禽走兽的鸣叫声,也能懂得其中的意思。
(三)他心通:他心通是对于别人起心动念都能了若指掌。我们常听到某人埋怨某人说:「你不了解我。」了解自己已经不是容易的事了,更何况去了解另一个人。具有他心通人,对方有什么善恶的念头、正邪的想法,好像放置一面透视镜一样,可以看得一清二楚。
(四)神足通:具有神足通的人,能够将一个变成无数,同时也能将无数变成一个,这就是变化自在。具有神足通的人,远处就是近处,近处就是远处,来去自如。入水、入火、入地易如折枝,要隐即隐,要显即显,山河石壁也阻挡不了,超越了空间的限制,这就是通行自在。神足通具有不可思议的力量,甚至可以用手把日月托住,对于外境能够纵心所欲,无所障碍,这就是随意自在,为身如意通。
(五)宿命通:我们有时对于昨天才发生的事,今日就忘得一干二净;博闻强记的人,或许记得数月前,乃至数年前的事,而宿命通不仅记得今生今世的事情,累劫累世的尘封往事,彷如昨日般明白;不仅知道自己的过往,众生过去的宿命是什么来路?某人去世了,将受何种业报?出生于何趣?也能够知晓。
(六)漏尽通:漏是烦恼的意思,漏尽通是断除烦恼,了生脱死,不再受生于迷界的神通,为究竟的神通。前面五种神通不一定修行者才具备,鬼、魔、仙等也能修得,但是不能免于烦恼的煎熬、轮回的痛苦,不是究竟的神通。只有第六种的漏尽通才能超拔于生死,为究竟的神通,而这种神通唯有圣者的阿罗汉和佛才能证得,凡夫和魔鬼是无法取证的。除了六种神通,根据经典的记载神通还有种种的层次,《大乘义章》将神通分为报通、业通、咒通、修通等四种;《宗镜录》则将神通分为道通、神通、依通、报通、妖通等五种。
(一)道通:从修道而证得的神通,即证悟中道实相的真理,以无心应万物,对于宇宙人生的一切人情事理都能通达无碍,住于无住之中,生死自如,自由自在。
(二)神通:从修习禅定而取证的神通,如阿罗汉在四禅八定中所得的神通,具有洞察诸法,通晓众生宿命的能力。
(三)依通:依据神咒、神药而得到的神通,如道士、术士们撒豆成兵、呼风换雨的工夫,土遁、水遁的隐身术等,使用不当时,容易变成危害他人的巫蛊妖术。
(四)报通:为业报招感的神通,如鬼道的众生具有疾行如飞、穿牖无阻等神通;如鸟在空中自由飞翔,不会落坠;鱼在水里逍遥游泳,不怕灭顶。这些都由于众生业报不同招感的神通,而点缀出多彩多姿的自然奇观。
(五)妖通:为妖怪所持有的神通力,如千年的狐狸修成精,有了神通可变化成人形,扰乱世间。千年万载的古木吸收日月精华成神,也具备妖通,能惑众作怪。
所谓神通,或者由证悟中道而得,或者由修禅定而得,或从法术、或从业报、或从神咒而取得,有好有坏,层次复杂,种类不一。而究竟的漏尽通、充满智能的道通,才是我们取证的对象,有了漏尽通、道通,我们就能住于生死烦恼而不为生死烦恼所缚,住于涅盘寂静而不着于涅盘之乐,离于二边,常行中道。
除了六种神通,根据经典的记载神通还有种种的层次,《大乘义章》将神通分为报通、业通、咒通、修通等四种;《宗镜录》则将神通分为道通、神通、依通、报通、妖通等五种。
(一)道通:从修道而证得的神通,即证悟中道实相的真理,以无心应万物,对于宇宙人生的一切人情事理都能通达无碍,住于无住之中,生死自如,自由自在。
(二)神通:从修习禅定而取证的神通,如阿罗汉在四禅八定中所得的神通,具有洞察诸法,通晓众生宿命的能力。
(三)依通:依据神咒、神药而得到的神通,如道士、术士们撒豆成兵、呼风换雨的工夫,土遁、水遁的隐身术等,使用不当时,容易变成危害他人的巫蛊妖术。
(四)报通:为业报招感的神通,如鬼道的众生具有疾行如飞、穿牖无阻等神通;如鸟在空中自由飞翔,不会落坠;鱼在水里逍遥游泳,不怕灭顶。这些都由于众生业报不同招感的神通,而点缀出多彩多姿的自然奇观。
(五)妖通:为妖怪所持有的神通力,如千年的狐狸修成精,有了神通可变化成人形,扰乱世间。千年万载的古木吸收日月精华成神,也具备妖通,能惑众作怪。
所谓神通,或者由证悟中道而得,或者由修禅定而得,或从法术、或从业报、或从神咒而取得,有好有坏,层次复杂,种类不一。而究竟的漏尽通、充满智能的道通,才是我们取证的对象,有了漏尽通、道通,我们就能住于生死烦恼而不为生死烦恼所缚,住于涅盘寂静而不着于涅盘之乐,离于二边,常行中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