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卦辞”是对64卦各自含义的精练概括,“爻辞”是对386爻各自含义的精练概括,两者通常都结合爻、位、应、比、乘等易理来表示判断、取舍。易家认为,圣人见到了天阳的运动,观摩意会后打通它,以推行各种基本的礼仪行为,并联系卦辞来推断吉凶,就产生了“爻辞”。
所以《易经》兼取天、地、人“三才”而将它们重叠起来,以六爻画成一卦而各自成章,每卦中都包含阴爻与阳爻,重迭应用柔与刚的性质,再系上“卦辞”、“爻辞”而命义它们,易理的运动规律和易德也就在其中了。
阐析天下最大的奥秘和变动的断语,这就是《易》评议模拟天道的变化,以促成事物发展变化的“卦辞”和“爻辞”。
卦辞具体可分为:
先叙事而后断吉凶,先断吉凶而后叙事;单叙事而不言吉凶,单言吉凶而不叙事。或叙事、断吉凶,再叙事,再断吉凶等不同体例。涉及到狩猎、旅行、经商、婚姻、争讼、战争、饮食、享祀、孕育、疾病、农牧等内容。还记载西周初期以前的历史事件,如离宗伐鬼方、帝乙归妹、康侯用锡马蓄庶等故事。据研究反映了的社会生活。不少卦辞具有深刻的哲理。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卦辞
“卦辞”是对64卦各自含义的精练概括,“爻辞”是对386爻各自含义的精练概括,两者通常都结合爻、位、应、比、乘等易理来表示判断、取舍。易家认为,圣人见到了天阳的运动,观摩意会后打通它,以推行各种基本的礼仪行为,并联系卦辞来推断吉凶,就产生了“爻辞”。
所以《易经》兼取天、地、人“三才”而将它们重叠起来,以六爻画成一卦而各自成章,每卦中都包含阴爻与阳爻,重迭应用柔与刚的性质,再系上“卦辞”、“爻辞”而命义它们,易理的运动规律和易德也就在其中了。
阐析天下最大的奥秘和变动的断语,这就是《易》评议模拟天道的变化,以促成事物发展变化的“卦辞”和“爻辞”。
卦辞具体可分为:
先叙事而后断吉凶,先断吉凶而后叙事;单叙事而不言吉凶,单言吉凶而不叙事。或叙事、断吉凶,再叙事,再断吉凶等不同体例。涉及到狩猎、旅行、经商、婚姻、争讼、战争、饮食、享祀、孕育、疾病、农牧等内容。还记载西周初期以前的历史事件,如离宗伐鬼方、帝乙归妹、康侯用锡马蓄庶等故事。据研究反映了的社会生活。不少卦辞具有深刻的哲理。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卦辞
《周易》分为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每―卦、每一爻后面都有简短的注释,这些注释分别就是卦辞和爻辞。“卦辞”、“爻辞”都是判断吉凶的断语。
卦辞
六十四卦中每一卦都有卦辞,且后面都有其释意,卦辞是揭示每一卦总的含义,比如“乾”卦后面的“元亨利贞”就是卦辞。
爻辞
卦由六爻组成,爻辞是对每爻的释意,其每爻所表达的意思也不相同。比如,乾卦的六条爻辞分别是:
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
卦辞与爻辞图解
卦辞与爻辞的由来
卦辞和爻辞是周文王被商纣王囚禁时所写,由此可得出,卦辞以及爻辞是对灾难的一种警醒。
《说卦》中解释了六爻的产生,浑浊的宇宙间最基本的三元素为:天、地,人,又因为天分阴阳、地有刚柔、人具仁义,各个都一分为二,所以三乘二就是六。六爻的顺序是从下往上读的而不是从上往下读,比如最下面的读作初,在上面一个为二,为什么会这样呢?《说辞》中对其进行了说明,它说:“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意思是说,要想知道过去的事情往回顺着看即可得知,反之要想知道未来的事情,就要逆着看,逆有“迎”的意思。过去是迎不来的,只有未来才会被人们迎来。既然六爻是对未来的预测,自然也是要逆着数。
六爻的读法
《周易》中,所有的阳爻都称九,所有的阴爻都称六。六爻中第一爻也就是排在最下面的一个爻称为初爻,接下来从上数依次是二、三、四、五爻,最后一爻也就是拓在最上面的一个爻称为上爻。
易经卦辞对吉凶下的断语可分为九个等次,按顺序依次为吉、亨、利、无咎、悔、吝、厉、咎、凶。吉凶是《易经》卜算中好与不好最基本的断语。
易经卦辞“吉”是吉祥。
易经卦辞“亨”是畅通、顺利。
易经卦辞“利”是有益,适宜。
介乎吉凶之间的是“无咎”,咎是过错,无咎是没有过错,平平常常,没有咎害。
易经卦辞“悔”与“吝”是“小疵”,都是小偏失、小凶害。但两者发展方向不同。“悔”是有过失而悔恨,能接受教训,可走向“无咎”,在吉凶程度上相当于忧悔。“吝”是羞辱,虽然不是凶,但不知羞辱会走向咎害,在吉凶程度上相当于吝难。
易经卦辞“厉”是危险,但吉凶未定,按卦爻辞的指示去做会化险为夷,反之则会由厉而致凶,在吉凶程度上相当于危厉。
易经卦辞“咎”是出了过失,要承担责任,比凶的后果要好一些,但灾害免不了,在吉凶程度上相当于咎灾。
易经卦辞“凶”是凶恶,凶险,是最坏的结果。
但易经卦辞中的吉、凶等推算未来结果的判断,大多是有条件的。只有注意到所限定的条件,才能得出正确的断语。
我来给你点参考资料:
乾为天(始卦)
乾上
乾下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在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覆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潜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主
「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精义]善知进退.自强不息
白话注:
困龙得水好运交,
万事如意喜眉梢;
冷静处世戒骄傲,
自强不息渐渐高。
这个卦是同卦(下乾上乾)相叠。象征天,喻龙(德才的君子),又象征纯粹的阳和健,表明兴盛强健。乾卦是根据万物变通的道理,以“元、亨、利、贞”为卦辞,示吉祥如意,教导人遵守天道的德行。
事业:
大吉大利,万事如意,心想事成,自有天佑,春风得意,事业如日中天。但阳气已达顶点,盛极必衰,务须提高警惕,小心谨慎。力戒骄傲,冷静处世,心境平和,如是则能充分发挥才智,保证事业成功。
经商:
十分顺利,有发展向上的大好机会。但切勿操之过急,宜冷静分析形势,把握时机,坚持商业道德,冷静对待中途出现的困难,定会有满意的结果。
求名:
潜在能力尚未充分发挥,只要进一步努力,克服骄傲自满情绪,进业修德,以渊博学识和高尚品质,成君子之名。
外出:
利于出行,结伴而行更佳。
婚恋:
阳盛阴衰,但刚柔可相济,形成美满结果。女性温柔者更佳。
决策:
可成就大的事业。坚持此卦的刚健、正直、公允的实质,修养德行,积累知识,坚定信念,自强不息,必能克服困难,消除灾难。